微信扫一扫
近几个月,“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在汉台区汉中路办事处辖区掀起一阵热潮,为居民带来便捷、环保、实惠的垃圾分类新体验。
智能垃圾回收箱“横空出现”,垃圾回收步入新时代
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就能进入垃圾回收界面;不同垃圾扔进去,会立刻显示重量并转换为积分;积分可提现,可在积分商城兑换生活用品。自8月份以来,该街道办辖区陆续进驻一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这种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可回收纸制品、纺织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和有害垃圾,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新颖的丢垃圾赚积分模式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
据了解,像这样的垃圾分类回收箱,在汉台区一期投入10台,该办事处辖区内已安装5台并投入运行,分别位于市委、市政府、汉府公馆、仁和春天、明珠小区,已有300余人注册使用了垃圾分类回收箱。累计回收可利用垃圾4吨,有害垃圾15公斤。
“便民一加一”手机轻松下单,免费上门回收
在智能手机上,只要下载“便民一加一”APP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后点击在线下单,就能预约上门服务,不出家门就有专业人员上门处理,惊喜之余,大伙儿不禁提出疑问:独居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没有智能手机怎么办?残疾人怎么操作?其实,除了定点投放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外,还有一群不辞辛劳的山清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回收员奔波于各个楼宇院落之间,免费上门服务,帮助居民“投放”垃圾。
杨现刚是汉中路办事处辖区内的回收员,每天早上7点,他的热线电话便开通了,居民只需一个电话,他便会上门提供回收服务,享受足不出户分类垃圾的体验感。
据悉,像杨现刚一样的回收员在汉中路办事处有4名,两个多月来为600余户居民提供了免费上门回收服务,处理了16车大型废旧家具,有害垃圾40多公斤。他们为特殊群众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居民度过垃圾分类的初期阶段。
开启绿色生活方式,观念革新是重点
垃圾分类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作为我市首个垃圾分类试点,观念的革新是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垃圾分类,该办先后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物业管理人员召开4次宣传培训会,同时,“漫天掩地”的宣传在汉中路办事处辖区迅速铺开。
目前,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公益广告发放到辖区的单位、企业、小区,并投入专项资金购买宣传设备和有奖兑换商品,在各小区定时定点开展路演宣传活动,同时在报纸、媒体、LED显示屏刊播。截至9月底,该辖区上门回收服务“便民一加一”注册人数达千人,完成上门回收订单700余单,回收可回收垃圾18吨。在小区做流动宣传超百场次,培训人次超万人,并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还向居民演示垃圾分类回收箱的使用方法及“便民一加一”服务流程,同时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和积分商城使用方法,通过开展各种优惠活动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