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汉中市出台工业倍增实施方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中资讯网 / 汉中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汉中市出台工业倍增实施方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转载 0916u.com2021/05/14 23:02:47 发布 来源:二三里资讯 作者: 2188 阅读 0 评论 10 点赞

       5月13日,汉中市召开2021年惠民惠企新闻通气会(第二场)。汉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双武出席新闻通气会,介绍了《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工业倍增方案》)相关情况,以及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QQ截图20210514163753.png杨双武介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为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市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关于实施第三个工业翻番的意见》。

image.png

《意见》印发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大力推动下,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存在总量较小、结构不优、创新不强、链群不完整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汉中“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对此,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倍增,制定了《工业倍增方案》。

发展目标

为更好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汉中市提出了“235”的发展目标。2,即建设全国绿色制造业示范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两个基地”;3,即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00户以上的三个倍增目标;5,即到2025年,制造业产值达到29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市GDP贡献超过3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拥有年产值过百亿企业3户、五十亿企业10户、十亿企业50户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明显提高等5项子目标,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强支柱、促成长、育新兴,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提出构建“4+3+4+3”产业体系。即,做强航空、金属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制造4个支柱产业,壮大精密装备、新型非金属材料、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3个成长型产业,布局绿色能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增材制造4个新兴产业,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4个支柱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3个成长型产业规模突破600亿、4个新兴产业规模突破300亿,支撑工业经济实现倍增。

二是大力培育创新生态。围绕两链链合,建立科技创新产业链“链长”制,加快产学研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以创新带动工业突破。

三是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围绕价值链中高端谋划新项目、招引新产业,加强对外合作和产业协作,年均招商引资项目和到位资金不低于40%,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汉中,以增量倍增促进总量倍增。

四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每年市级工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加快两化融合、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存量转型升级。

五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规上企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立重点产业发展联盟,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是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全力打造经开区、高新区、智慧新城、勉县工业集中区4个千亿级产业承载平台,深入开展“设施提标、产业提级、服务提质”三提行动,打造新型产业综合体,做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工业倍增工作领导小组,提请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各县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扩大金融供给渠道,增加制造业发展基金规模,用好纾困资金,加强上市企业培育,加大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保障工业用地。优化工业园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和供应,优先满足重大工业项目用地需求,支持城区制造业企业零增地技改扩能。

四是做强人才支撑。加强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育,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尊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建立亲商助企制度,专班专组专员解决企业问题,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打造最优产业生态。

六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倍增,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工业和企业发展。据此,《工业倍增方案》制定了10条支持政策,重点突出三个奖补原则:一是“奖高不奖低”,只对获得国家级荣誉或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以提高企业创建积极性;二是“奖大不奖小”,只对做出贡献、带动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奖励或补助,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三是“奖基层不奖部门”,对完成工业倍增目标、年度考核任务的县区和园区进行奖励,以激励基层完成目标任务。


已有0人点赞

900x30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