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汉台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中资讯网 / 汉中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汉台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转载 0916u.com2022/01/13 15:47:09 发布 来源:汉台区政府办 作者: 77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汉台区水资源丰富,有汉江、褒河共长42公里自然渔业水域,常年种植水稻14万亩以上,既是陕西渔业大县,也是陕南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近年来,在面对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种粮效益持续低下的形势下,积极探索稻渔连作综合种养新模式,通过以稻促渔、以渔保稻、相互利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渔粮共赢。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发展面积已达8500余亩,亩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成为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生产方式。

一、建立“全链条”引导政策。

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稻渔综合产业发展,制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奖励扶持办法》,重点支持稻虾、稻蟹、稻蛙、稻鳅和稻鱼五种产业模式,实行集中连片的田间工程及苗种购买800—1500元/亩三个阶梯奖励。同时,设置6种单项奖补。一是对获得“有机、绿色食品”稻田综合种养水产品认证的,100%补贴认证费;二是取得相关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万元;三是对稻渔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给予3-5万元奖励;四是对建成种苗基地(种苗年销售量达5000公斤以上)的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5万元;五是贷款贴息方式为推广稻渔综合种养“332”投入模式(即每亩市级提供3000元贷款的贴息,区级提供3000元贷款的贴息,经营主体自筹2000—3000元);六是单列100万元用于渔业绿色发展“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水产品品牌建设及宣传等方面工作费用。

二、强化“保姆式”技术支撑。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创新引进产业模式,建立保姆式技术服务机制。依托经营主体,全区建立16亩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10亩小龙虾套种莲藕示范基地和20余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根据汉台区实际,编制印发《汉台区稻渔综合种养工程标准与技术规范》,对稻渔综合种养工程沟坑占比等指标进行明确规定,并作为奖补政策兑付验收的决定性条件。专门成立技术专班,通过邀请水产院士专家来汉台指导,组织村支书、产业主体赴湖北、潜江等发达省份地区学习,举办不同规模、层次的培训班,召开典型户座谈交流会,水产、农技专业技术干部包抓示范点等措施,显著提高管理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为稻渔综合种养获得成功保驾护航。

三、培育“高标准”示范主体。

稻渔连作产业初期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全区坚持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先行先试,汇聚集群效应。汉台区铺镇国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8月,以每亩每年900元至1000元流转128户农民土地,发展稻渔、虾、蟹。面积从20亩扩大到去年320亩,到今年的1200亩。2020年实现水产品64000斤,纯收益达到128万元。同时,合作社按照“保底租金+盈余分红”的方式,引导农户自愿用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流转后农户可到合作社工作,流转土地按折算后的入股比例享受合作社年终收益分红,年均带动周边村民务工近万人次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合作社带动脱贫户62户,户均增收1100元以上。

四、实现“三个一”良好收益。

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和社会化服务,先后成功注册“汉江鲜”“汉渔虾稻米”“汉水稼韵”等品牌商标,稻渔大米“汉水稼韵、汉鱼虾稻米”双获2021年第28届农高会“后穓奖”。2021年通过财政项目支持、技术包抓服务等措施,全区新发展百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4家,发展面积已超过5300亩。据统计测算,基本实现了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1000斤水稻、100斤水产品、亩均产值10000元)的“三个一”效益,亩均产值大幅高于纯粮食生产。同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小散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延伸,以及产业内外的融合,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格局,已成为本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更好地实现就业、致富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已有0人点赞

900x30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