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日,城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柜台人员群策群力,成功拦截电信网络诈骗事件两起,为客户挽回经济损失近25万元。
3月5日上午11时,一位女客户行色匆匆地来到柳林分社柜台,要求柜员将其微信支付银行卡转账限额调高至5万元。考虑到近期电信诈骗高发,柜员耐心询问该客户转账用途以及转账收款方是否认识时,其支支吾吾、眼神躲闪的异常举动,立即引起了柜员高度警觉,期间收款方多次电话催促,该客户又要求通过柜面汇款3万元,且收款人多次变更,前后矛盾。柜员意识到客户正在遭遇电信诈骗,随即向委派会计报告情况。委派会计果断出击,向客户讲解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和诈骗手段,劝说客户不要轻信陌生人转账,同时迅速与辖区内反诈民警联系反映情况。
在柜员和反诈民警的耐心劝解下,该客户终于坦白了“实情”。
原来,该客户经微信好友介绍从事微商销售,此次转账是向电商公司支付货款,打开客户的微信聊天记录,令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多达200多个创业微信群,上百条微信消息,“琳琅满目”的项目让人眼花缭乱,细心的会计通过“企查查”第三方平台查询发现,收款人的营业执照为虚假证照,反诈民警也告知收款人所在的公司是媒体报道过的诈骗公司。
“哎呀,太感谢你们了,我只想到了他们都是大公司的人,没想到公司竟然都是假的,平时完成任务也会有红包奖励,看来是为了骗我的钱啊!”该客户恍然大悟。
为防止客户后期继续被骗,反诈民警现场指导其将微信群和可疑人员微信全部删除,柜员按照非柜面限额业务管理要求以及客户年龄、日常需要,对其非柜面限额进行了调整,成功防范客户操作风险,牢牢守住了客户“钱袋子”。
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小河分社。
3月6日上午,客户董某走进小河分社营业大厅,告知柜员其儿子结婚需要提前支取未到期存单21.5万元,和媒人约定好要给准“儿媳”付彩礼款,出于对客户高度负责的使命,柜员进一步询问了解,董某对“儿媳”姓名、身高、年龄和家庭住址等一概不知,只说经“熟人”介绍,相亲地点为四川与西藏交汇处且地址不详,随即柜员将以上情况上报。
小河分社主要负责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典型的“杀猪盘”诈骗,随即带领董某前往小河镇派出所咨询。反诈民警了解情况后明确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诈骗手段,在小河分社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董某下载注册认证了国家反诈APP。
如梦初醒的董某及家人向随行的小河分社工作人员说道:“现在想想太害怕了,就信了那个所谓熟人的话,这二十几万基本是我们家的全部积蓄了,感谢信用社工作人员拯救了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