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后浪扎根汉中!用本土文化做生意有潜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中资讯网 / 汉中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后浪扎根汉中!用本土文化做生意有潜力

转载 0916u.com2024/05/26 12:15:17 发布 来源:汉中发布 作者: 8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要加快数字文创与非遗的融合,以科技赋能非遗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打破不敢用新技术、固守老路的局面。”

“希望能加强对初创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创业辅导。”

……

5月20日,汉中市新生代企业家暨创新创业座谈会举行,新生代企业家们围绕传承与创新、健康成长的新思路等话题畅所欲言、碰撞智慧、分享交流。

近年来,创新活力成为汉中的城市基因。在老街道、孵化空间、科技园区里,人才、项目、资本等创业创新高端要素集聚。汉中按照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生态新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实施“灯塔领航”“聚力奋斗”“青蓝接力”“强基固本”“品牌培树”五大工程,进一步促进新生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大批懂经营、善创新、敢担当的新生代汉商如同奔涌不息的汉江后浪不断涌现。

傍晚的微风柔软又惬意,行走在青砖铺就的汉台区东关正街上,各类概念餐厅、艺术展馆、新式茶馆里人流如织。

老街区迸发新生机、老记忆碰撞新发展,故事要从一间茶院讲起。2022年5月,东关茶院正式营业,直接以东关为名头,目的似乎非常明确——主打复古与情怀。负责人刘瑞是名95后,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创业者,选择立足东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让东关老街焕发出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525162157.png

▲汉台区东关茶院主打复古与情怀。

“创业之初,我了解到东关正街是汉中历史文化名城体系中唯一现存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听这里的老街坊讲从前的东关老街有很多老茶馆,几毛钱可以坐一下午,喝茶、聊天、听说书先生说书,复原汉中老茶馆这个想法一下击中了我。”刘瑞说道,东关茶院采用东关传统四合院改造,在还原汉中老茶馆的同时创新经营模式。自开业以来年营业额稳定在200万元左右,也成为了打卡东关正街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023年,四川小伙王琦与刘瑞一样被汉中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选择来汉创业。他们以现代传承为笔,以汉文化为魂,开了一家根植于汉中本土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企业集合文旅文创、非遗活化、汉服汉锦研发三大业务板块。

微信图片_20240525162201.png

▲主播正在直播间展示带有汉中元素的汉服。

裁剪、贴花、熨烫……走进他们的汉服生产车间,只见10余位女工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将花鸟纹样绣片缝制在汉服成衣上。

“这条马面裙上的花样,就是以望江楼、拜将坛等汉中名胜为设计灵感,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我们汉服品牌直播间累计实现粉丝关注18万人,年销售额达625.6万元。”王琦表示,他们将扎根于汉文化的丰沃土壤,继续推进非遗技艺的传承活化与转型,进一步学习、探索汉文化与现代市场有机结合的创意方式,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汉中的营商环境建设也一直在路上。“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降低水电气暖信等要素成本……汉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感受到诚意满满的“汉中温度”。

说起“温度”。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回汉创业,成立了汉中君毅科技有限公司的柴磊感触颇深。

“疫情期间,企业的生产运营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党委、政府一系列惠企政策为我们树立了信心、提振了士气。”柴磊说道,稳岗返还、以工代训、在岗职工培训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促使企业在疫情大环境下,业务能够持续发展、项目持续推进。

初夏的天汉大地,草木渐茂,繁华可期。年轻的创业者们扎根于此,茁壮成长。截至目前,汉中现有新生代企业家创办的企业352家,这些创业者里80后、90后占了绝大多数,年龄最小的仅25岁。


已有0人点赞

900x30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