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城固县创新多元产业帮扶模式:壮大产业斩穷根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中资讯网 / 汉中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城固县创新多元产业帮扶模式:壮大产业斩穷根

转载 0916u.com2017/06/19 08:14:07 发布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汉中生活网 963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每户贫困户只要建好3亩茶园,脱贫致富就没问题。”日前,笔者走进城固县天明镇三化村,葱茏的茶园令人心旷神怡,谈起茶产业给村民带来的收益,村党支部书记石英辉对整村脱贫信心满满。三化村72户贫困户中有36户发展茶叶,茶产业让这里的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奔头。

2016年以来,城固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改善民生、引领县域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头等大事来抓,创新推出了“合作社 贫困户、基地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等多元产业帮扶模式,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1亿元,实现了产业发展既有机制保障、又有资金支持的良好局面,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作社+贫困户:扩大规模创品牌

城固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围绕“粮油、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大鲵、茶叶和食用菌”八大主导产业,创新思路,汇聚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

该县双溪镇付家院村村主任蒲长华是远近闻名的产业脱贫带头人。去年以来,他依托“华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在桔园镇后湾社区流转土地105亩,发展新兴高端食用菌品种——羊肚菌。为壮大产业,他从四川请来羊肚菌培育专家甘茂世,真诚拜师、苦钻技术,终于使这种培育难度极高的珍稀菌类在城固试种成功。今春,蒲长华本人和“华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羊肚菌获利150多万元,同时带动桔园镇后湾社区60多名贫困群众到合作社打工,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与此同时,全县67个大型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和养羊场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与1000多户贫困户签订养殖购销合同,使贫困户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基地+贫困户:夯实基础促发展

城固县投入27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路相通、渠相连,高空俯视简直是一幅幅美丽的田园景色。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民双增双收。

原公镇是城固县人口最多的镇,全镇有6个贫困村2255户贫困户。为加快脱贫攻坚工作步伐,该镇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引进新天地等三家公司采取“园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按每亩每年400元付给农户共计800万的土地流转费,联合打造建成了陕南最大的猕猴桃现代园区。目前,该园区已跻身全省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最喜人的是当地贫困户和农民当上了园林工人,贫困务工人员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2016年,在新天地等3个龙头企业带动下,原公镇有1876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企业+贫困户:做优产业惠民生

引导贫困户在产业化龙头企业打工、挣钱、学技术,不仅可以使贫困户直接增加经济收入,还能让贫困户更新理念、增加致富本领。地处该县南部山区的山花茶业公司对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让贫困户茶农掌握茶园栽培管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一条条茶叶加工线,一座座茶山,为贫困户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就业岗位。公司每年向茶厂务工人员付出劳务费300多万元。全县12个茶叶生产基地每年扶持贫困户1200多户,共发放劳务费2300万元。

县内20多家非公企业通过捐助形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帮助村庄环境整治、水利道路和公益设施配备等。产业园区的兴起为城镇化开辟了新空间,县上按异地搬迁户每人补助2.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使14321户入住到移民搬迁新区。县直企业,民营公司优先使用入住搬迁新区贫困劳动力,让他们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86个移民搬迁点,入住农户16415户,这些移民搬迁点中80%成了文明社区,使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作者:曹江波 单庆华

已有0人点赞

900x30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