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倒计时3天!“味见汉中”​融媒体大直播,美食盛宴即将上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汉中资讯网 / 汉中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倒计时3天!“味见汉中”​融媒体大直播,美食盛宴即将上线!

转载 0916u.com2021/01/17 22:45:48 发布 来源:陕西卫视 作者: 208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自古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千百年来几经繁华,几经沧桑,谱写了一篇篇时代乐章。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231.jpg

汉中不仅历史底蕴丰厚,也因山灵水秀、风光绝美、物产丰富、被誉为西北的“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在这片土地上滋养出特色美食和特色文化,让来到这里的人停不下嘴迈不开腿,流连忘返。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236.jpg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240.jpg

“味见汉中”之热面皮 

在汉中人眼里,什么山珍海味都抵不上一碗热面皮。刚出锅的面皮,抹上菜籽油,剁成宽条,配以黄豆芽、绿菠菜、胡萝卜,浇上酱油、醋、蒜水等佐料,最后用香喷喷的油辣子注入灵魂,色香味全了!

在汉中,城固面皮、勉县面皮、西乡面皮、洋县面皮、镇巴面皮、略阳面皮等各县区各有自己味道特色,分别代表了汉中面皮的不同流派,极大丰富了面皮的风味。

“味见汉中”之棒棒蜜 

如果说热面皮搅拌起来的是汉中的烟火气,那蜂蜜,散发的就是汉中人内心深处知足、甜蜜的气息。

俗话说,“秦巴无闲草”。留坝因其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被列为中国天然蜜源基地县。其棒棒蜜汇集秦岭百花精华,口感细腻,芳香浓郁,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果糖、葡萄糖等含量远超国家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251.jpg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254.jpg

“味见汉中”之黄关黄酒 

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汉中(古南郑)黄酒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朴自然的酿酒技法,经过岁月的洗礼,日渐精进,经过一代代人口授心传,得以流传至今,终成为“黄关黄酒”。

历史悠久的汉中“黄关黄酒”以传承古法酿造的手工黄酒傲立于世,不仅是对技艺和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乡情、家乡味的传承。到汉中,一定要来碗地道的黄关黄酒,在推杯换盏之间,感受汉中人的豪壮之气。

“味见汉中”之纸坊枣糕馍 

陕西人爱吃馍,馍的吃法也是花样百出。在汉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纸坊枣糕馍”,枣糕馍发酵的时候用的是黄酒曲,这样蒸出来的馍又白又软、香甜可口。

据说,“枣糕馍”原本是宫廷美食,蔡伦研制造纸术的时候传到了洋县纸坊街,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成为了洋县人心目中“家乡味”的代表。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304.jpg

“味见汉中”之黄官豆腐干 

作为非遗级别的家乡味道,“黄官豆腐干”几乎在每个汉中人的家乡美食记忆中留有一席之地。黄澄澄、金灿灿的秘制手工豆腐干,外酥里嫩、筋道弹牙,令人入口难忘。

黄官豆腐干不仅是当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远在外地工作的黄官人行囊中必备的家乡味儿。融于舌尖的家乡味道,能让每一个异乡人感受家的温度,蜷入家的怀抱。

“味见汉中”之羌秀 

除了吃不尽的美食,汉中的手工也独具特色,其中,宁强的羌绣已然成为汉中的新名片。宁强,古称宁羌,是三千年羌族故地,在这里,几乎每个羌族妇女都精于羌绣。

宁强羌绣早在明清之时就已普遍盛行,它完全保留了羌绣的民族传统工艺和独特特色的民族风格以外,还因色彩夺目、朴素大方、牢固耐用而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味见汉中”之藤编 

汉中藤编是以青藤为基本编织材料,运用多种编织技法进行的藤竹结构,或纯藤结构的器物编织,包含了家具、装饰、旅游品、棕制品等多种系列。

“汉中藤编技艺”属于非遗文化技艺,和很多非遗技艺“叫好不叫座”的现状不同,在汉中南郑,经过悉心挖掘古老的藤编技艺,不仅让这门非遗技艺得到了广泛传承,而且让它在新时代里重焕青春。

微信图片_20210117112334.jpg

更多汉中美食美景家乡故事

1月20日下午1点,我爱我的家乡味见汉中”融媒体大直播,为您精彩呈现!


已有0人点赞

900x300.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