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贴吧 / 当防疫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适应“新生活”?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谈天说地#当防疫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适应“新生活”?

    2020/05/21 23:24:54 发布42942 浏览0 回复0 点赞
thzg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69

精华:24

注册:2016/06/29 22:49:03

IP属地:未知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既不同于“非常态”时期,也有别于正常生产生活状态下。当防疫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适应“新生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20条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在“重点场所防控”一条中提出,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避免常态化疫情防控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对于疫情过度恐慌,谈“疫”色变,以至于什么都不敢做,不敢推进复工复产。这无疑会影响复工复产的效率,不利于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二是对疫情完全放松警惕,不再做丝毫防备,这种麻痹思想很容易造成疫情反复。

  调整心态,改变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说,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疫情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最近个别地区仍在发生境外输入、本地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与我们共存,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需要注意不能有松懈思想、麻痹大意,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科学做好防控和个人防护,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一、调整心态,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真正改变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二、要持续关注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举措的新政策;三、一旦我们身边出现了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的情况,不要过度恐慌。

  生活回归日常,却又“不同寻常”

  餐馆全面开放,影剧院以预约、限流方式开放,这让压抑了几个月的“吃货”和“影迷”们心花怒放,但也引起一些人对疫情重燃的担忧。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说,防控常态化和过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的正常状态不同,以影院为例,仍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优先采取网上购票或现场扫码购票的方式;在现场购票或购买其他物品时需要保持一米的社交距离。

  二是尽量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影剧院的公共设备或设施表面,特别要加强手卫生,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湿巾,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臂肘部遮挡口鼻。

  三是减少与朋友相约观影,尽量自己或陪同家人观影。在影剧院内不要有过多的交谈交流,减少近距离聚集。

  四是随身携带口罩,当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一米距离内时要佩戴好口罩。

  北京发布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

  一、医务人员和前往医院就诊住院人员、陪同陪护探视人员,应当佩戴口罩。

  二、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病的患者及其接触人员居家或外出时,应当佩戴口罩。

  三、从事公众服务(含窗口岗位)人员,商场、超市、餐饮、酒吧、KTV、美容美发、环卫、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行业人员,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测温验证人员,应当佩戴口罩。

  四、前往人群拥挤、通风较差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养老、托幼、托育、中小学校、福利等机构,应当佩戴口罩。

  五、年老体弱者、患慢性病人员、孕妇等外出时,或需与他人密切接触而又无法确定风险时,建议佩戴口罩。

  六、学校师生上课时,建议佩戴口罩。

  七、户外活动在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八、在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的室内会议及活动场所,可以不戴口罩。

  九、有关行业和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环境特点,在卫生专业机构或人员指导下,可制定具体场景下佩戴口罩指引。

  口罩成“标配”,出行先预约、实时查看“热力图”,就医先测温、登记信息……虽然疫情防控措施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小麻烦”换来“大安全”。

(综合新华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经济日报)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2222_副本.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